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 永州市疾控中心 李泽颖
2019年9月25日上午,以“守初心、担使命、强科普、护健康”为主题的湖南省疾控系统首届十佳健康科普能手大赛在长沙举行。作为湖南省第一届公卫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非常幸运能够在现场目睹全省30位代表的精彩表现。结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的强调,我对以下几点进行了思考。
一、科普真的有用吗?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在没有现场观摩大赛之前,我曾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科普真的有用吗?科普是一种社会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社会教育是一种周期长、面向大众的教育,其本身并不太容易见到成果。然而,在观看了聚焦于当下年轻人疯狂迷恋的减肥产品——酵素的科普后,我的思维发生了转变。某一段时间,朋友圈出现了大量关于明星减肥产品——酵素,身边也有很多朋友饭前吃一粒日本酵素。我不知道这一夕之间就“火”了的酵素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酵素究竟能不能减肥?从来没有得到过权威答案。而在接受了这系列的科普知识后,我终于明白了酵素其实只是一种酶,也并不能够减肥。真正的减肥还是得做到“管住嘴、迈开腿”。在基于这个系列的知识后,我能够坚定的做出判断,也通过这个知识去劝导身边的朋友。科普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我想,其实科普最大的意义就是引导人们解读科学、洞察本质,让在我们面对一个新的事物的时候,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粉碎谣言。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普?
科普科普,有科没普,这大概是我们听过最多的一句话了。科学知识复杂而深奥,常常只为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科”与“普”之间产生了一道鸿沟。而如何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生涩的文字口语化,做出让普通大众通俗易懂的科普便成了我们所考虑的问题。在观看今天的大赛时,30位参赛选手通过顺口溜、情景剧、激情的演讲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听众沉浸在科学的海洋里;选手们详细讲解了疫苗、艾滋病防治、高血压等知识,解答了日常生活的诸多困惑;急救黄金六分钟的现场演练,教会了我们一项从死神手里挽救生命的重要法宝。这时,我逐渐明白,普通大众所能接受的科普应该是形式上丰富多彩,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宣讲上喜闻乐见,使科普成为一件轻松且愉快的事情;而内容上则要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曾经看过一段话:所有的科学道理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所有的科学道理都容易理解,但是只要是你真正理解的科学道理,你都能够讲得让别人理解。我想,这才是大众需要的健康科普。
三、科普,任重而道远
自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实施以来,健康知识的普及也成了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而科普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事情。正如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处副处长袁翔在大会指出,疾控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健康科普重要手段,义不容辞地履行好肩负的职责使命;要强化使命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健康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健康教育这个疾病防控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用好用足用到位;要强化责任落实,围绕老百姓关心关切的健康热点,潜心创作出真正让老百姓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的健康科普好作品,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健康实惠。
所以,如果你有能力,你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健康科普作品,让更多人受益;如果你可以,就从身边人开始,保护他们不要吃健康素养缺失的亏,让健康科学知识也能变成常人都有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