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对于没有真正接触过的人来说,是陌生的,带有异样的色彩。现代社会有些人对于精神病人的理解会有负面的情绪和理解。近几年来网络的发达使得部分精神病人的伤人事件被过分放大,导致人们对精神病人产生歧视,很多人不敢和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深入接触。自从来了精神二科后,我深感我们对精神疾病内容的无知,导致对精神科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产生很多偏见。
在精神二科看到了很多类型的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狂躁症、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老师向我们讲解了每种疾病发生原因,并让我们了解他们的临床症状。精神科是一个有别于其他科室的特殊科室,比如外科诊疗疾病会立马见效,内科诊疗过程也是药到病除,而精神科是一个“打长久战”的科室。精神科的医生是临床医生加心理医生高度结合的“神探”。在诊疗过程中很多患者不会说真心话,或者他们都不清楚自己在表达什么内容,医生们只能通过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心理动态等了解到患者的疾病状况。通常与一个病人的沟通都要非常久的时间才能把病人的情况了解清楚。精神科医生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细致的工作态度,要从患者或家属的言语中发现各种有意义的提示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方式是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结合。通过和患者交流来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环节。在其它的科室我们也许只靠确切的检查结果就可以对患者对症下药,然而在精神科行不通。精神科医生只有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他们才会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稳定病情。
精神疾病是一种非常容易复发的慢性疾病。如果患者没有按医嘱进行治疗,会有很大的复发可能。因此精神疾病患者也给家属带来很大的负担。为了照顾一个精神病患者,家人要付出很大的精力,结果对家庭的经济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家属为了避免其它人对患者产生偏见,不愿意将患者的病情告诉他人,因此监护人如果责任不到位,患者可能对周围人造成不良影响,引起社会问题。
通过两周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了解,发现他们很多人在患病之前都非常不幸。有的由家庭生活环境引起,有的因为重大变故,有的因为情感挫折,有的是由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在发病之前他们已经经过了一个非常痛苦的时期。因此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家人的理解,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治疗。接触了很多治疗的病人后,我们了解到原来他们通过治疗后和正常人是没有异样的,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他们更害怕是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
作为公共卫生医师,我们的临床工作经验比较肤浅。在工作中也只有极少部分人接触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目前,精神病患者管理已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在基层疾控工作的我们,加强相关知识学习,提高实践技能,倡导消除歧视,我们,责无旁贷。
湖南省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
长沙市疾控中心
罗飞